
今年汽車業危機——產能過剩
新年伊始,部分乘用車企業已經開始對新一年的“蛋糕”磨刀霍霍。16家主流車企中,去年僅有上海通用、吉利汽車和北京現代等6家完成銷售目標,其他絕大多數企業均低于原計劃銷量,但這依然不能動搖它們在2013年獲取更大份額的預期。
據記者了解,就目前已公布2013年銷量目標的車企而言,今年乘用車銷量前三強目標均超過140萬輛汽車Emark認證,其中上海通用145萬輛,預計同比增長5%;上海大眾142萬輛;由于佛山工廠投產,一汽-大眾總經理安鐵成更是為該公司設定了150萬輛的目標,同比增12%,誓與上海通用爭奪行業“頭把交椅”。
另一方面,受益于日系車萎縮,北京現代去年取代東風日產成為行業第四,北現常務副總李峰表示:“面對2013年,北京現代的目標是沖擊100萬輛大關。”另一家韓系車企東風悅達起亞目標超過50萬輛。相反,日系車企對今年的預期比較保守,在與幾家車企負責人交流后,記者得知,它們2013年的目標基本與2012年持平。
在自主品牌方面,長城、比亞迪和海馬等車企也紛紛看好2013年汽車市場,對各自的目標定的比較高。海馬汽車今年銷量預計至少增長50%,達到23萬輛左右;華泰汽車也定下銷量挑戰10萬輛,增長約100%的目標;廣汽乘用車6.5萬輛,較去年翻番。
事實上,兩年前,工信部就向國內車企下發了《關于調查汽車生產企業投資項目有關情況的通知》,通知要求車企上報現有產能情況和2010~2015年產能規劃和投資情況。結果顯示:至2013年,若各大公司規劃產能變成現實,14家主要汽車公司累計產能將達到2300萬輛,哪怕是按照行業同比平均增速20%計算,2013年汽車行業銷量在2000萬輛左右,至少會有500萬輛產能過剩。如今,這一預測不幸言中,成為2013年中國汽車業的最大威脅。
資深分析師賈新光表示,今年車市增長不會超過10%,因此按照10%增速估計,全年汽車市場也剛剛超過2000萬輛。
那么,各家企業為何置產能過剩的危險于不顧?又是什么因素誘導了企業的決策?
去年三季度,艾睿鉑咨詢公司發布報告稱,中國汽車行業平均產能利用率由2010年的85%下降到2012年的大約70%,調查對象中約有一半的本土整車廠商產能利用率沒有達到75%~80%的盈虧平衡區間,這意味著超過半數的自主車企面臨虧損風險。
刺激了他們瘋狂擴產,一年內將規劃產能提升一倍的情況比比皆是。
有分析指出,近兩年宏觀經濟形勢不好,諸多不利汽車消費的政策出臺,很大程度上削減了需求熱度。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市場經濟研究所所長任興洲表示“總體上,中國汽車此前的超高速增長形勢已發生重要變化。”
不過也有人認為,汽車業產能利用率下滑,并非因為車市出現萎縮,而是因為2009年和2010年市場爆發式增長時,車企普遍擴充了太多產能,尤其是自主品牌在那兩年供不應求,
值得注意的是,中國汽車流通協會年會最近公布數據顯示,去年我國汽車經銷商生存情況持續惡化,近半數經銷商平均庫存超過2.5個月,85%經銷商庫存達到警戒水平。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產業經濟研究部副部長石耀東博士認為,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到了產能過剩問題。他說:“盡管從官方的文件當中,還沒有看到把汽車明確作為一個產能過剩的行業予以抑制,但汽車Emark認證的產能過剩問題也是不能忽視的。”
同類文章排行
- 電動車3C認證詳解
- ECE認證 R28車輛喇叭法規詳解
- 汽車玻璃的DOT認證
- 歐洲兒童安全座椅標準ECE R 129法規解讀
- 工信部發布實施四項新能源汽車國家標準通知
- 汽車產品進入歐盟市場應符合哪些要求?
- 摩托車頭盔ECE認證法規即將更新
- 中國汽車出口美國的優勢DOT認證到底何在?
- 歐盟或出臺更嚴格汽車檢測制度
- 英國脫歐,E-mark認證對中國汽車零部件行業新機遇的重要性
您的瀏覽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