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為何中國輪胎出口頻頻被打壓
6月10日,記者致電中國橡膠工業協會會長鄧雅俐表示:“美國變換花樣對我國輪胎設置貿易壁壘,目前協會正在組織企業進行應對。6月5日,我們召集重點涉案輪胎企業討論,今天商務部組織更多的輪胎企業研究如何應對。一旦立案,我國輪胎企業將在協會組織下抱團積極應訴。”
6月3日,美國鋼鐵工人聯合會(USW)代表美國乘用車及輕型卡車輪胎產品產業向美國商務部和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提出申請,要求對來自中國的乘用車及輕卡輪胎產品啟動反傾銷和反補貼調查。其提交的數據顯示,中國此次涉案輪胎對美出口2013年金額為20.78億美元,今年第一季度為5.1億美元。
一石激起千層浪。2009年美國輪胎特保案的沖擊和陰影尚未完全消退,“雙反”又來襲,輪胎企業深恐會讓本來就難過的日子更加雪上加霜。目前美國尚未正式立案,但通過采訪記者發現,大家一致認為立案的可能性很大,協會和企業都表示將積極應訴,維護自身利益。雖然態度積極,但當被問及是否有信心時,記者感到大家底氣稍顯不足。
頻頻打壓為哪般
2009年,美國鋼鐵工人聯合會以從中國大量進口輪胎損害了當地輪胎工業的利益為由,對中國產乘用車輪胎發起特保調查。據了解,此次特保案使中國在2009~2012年對美國輪胎出口份額遭遇“滑鐵盧”,直到2012年萎縮程度才得到改善。現在,美國又以“雙反”大棒揮向中國輪胎行業,大家不禁要問:這頻頻打壓究竟是為哪般?
通過調查了解,記者發現根源在于經濟因素,此外政治因素也起著推波助瀾的作用。先看政治因素。業內專家告訴記者,當前正值美國國會中期大選前期,而美國鋼鐵工人聯合會是奧巴馬政府的支持者,對政策走向具有很大影響力,工會此時發起“雙反”很可能會得到民主黨的支持。
經濟因素方面首先在于中國輪胎出口擠壓了美國國內輪胎企業的利潤空間。“中國輪胎占全世界輪胎一半以上的數量,而且近幾年中國輪胎發展迅猛不可小覷。企業都是逐利的,美國輪胎企業當然想要維護自己的利益。”杭州中策橡膠有限公司國際貿易部經理蘇永明告訴記者。“中國輪胎增長很快,尤其是特保案到期后,去年中國輪胎出口美國市場份額增長了56%。”山東省橡膠行業協會理事長張洪民長嘆一口氣接著說,“就算美國抑制中國輪胎出口,印度、日本等國輪胎也會出口到美國,美國本身輪胎產量沒有增加,歸根結底美國國內輪胎產品缺乏競爭力,難以獲利。”
其次中國出口美國的輪胎價格確實較低。東洋輪胎(上海)貿易有限公司市場營銷經理劉剛表示,在轎車輪胎方面,國內70%以上的市場由國外品牌把控,剩下不到30%的市場由國內品牌把控,這種情況下逼得國內企業大量出口,而國內的無序競爭又使得輪胎的出口價格很低。
另外,張洪民還告訴記者,當前我國出口美國的輪胎也有技術含量(dot認證)和附加值高的高端產品,但平均價格依然較低,經計算我國去年出口美國的輪胎產品價格是美國平均進口輪胎價格的80%。
積極應訴提升應對貿易壁壘的能力
在談到如何應對“雙反”時,大家紛紛表示行業和企業都會積極應訴,也在不斷開會討論分析怎么應對。蘇永明告訴記者,中策方面會單獨應訴。張洪民也表示山東的企業會抱團應對,這樣可以分攤費用。
但從2009年特保案以及之前若干反傾銷案例來看,只知道應訴是遠遠不夠的,有了好的態度,更要有好的方法。反傾銷、反補貼調查比較復雜,其中涉及大量數據、材料調查落實、法律和技術問題,需要聘請了解中美兩國國情的律師,吸取以前失敗的經驗教訓,靈活運用“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的技巧。
從目前了解到的情況來看,在應訴程序上尚未進展到這一步,鑒于美國方面尚未立案,因此協會這邊會根據事件進展情況再考慮采取什么對策進行應對。
在中國輪胎頻頻遭遇打壓的情況下,中國輪胎行業和輪胎企業究竟如何做才能避免屢遭這樣的貿易壁壘?鄧雅俐認為,中國輪胎行業全方位的調整結構、轉型升級是必由之路,此外整個輪胎行業加強自律、有序競爭,在市場開拓方面更為廣闊也是有效的方法。“我覺得應該提升輪胎產品檔次,提高產品價格。”張洪民憂心忡忡地說,“現在輪胎企業太多,出口價格不好協調,競爭激烈造成出口價格偏低,目前只能靠轉型升級來改變。山東省正在制定輪胎行業轉型升級的實施方案,將會制定輪胎轉型升級的具體指導政策。”
近幾年,行業協會和政府出臺了很多規范輪胎行業的標準,如《輪胎翻新行業準入條件》、《廢舊輪胎綜合利用行業準入公告管理暫行辦法》等,此外最近工信部針對《輪胎行業準入條件》公開征求意見。希望在國家政策的引導下,可以更好、更快的完成輪胎行業的轉型升級。
一旦“雙反”立案,國內輪胎企業能否扛得住?對此,很多人表示擔憂。據悉,上次輪胎特保案很多大品牌的工廠和美國那邊的經銷商分攤了稅率,所以對個別大企業影響不是很大。但對無品牌優勢的中小企業來講,再來一次“雙反”,他們將面臨倒閉的風險。
采訪中,張洪民提出輪胎企業海外建廠也是應對貿易摩擦的一種方法,國內如玲瓏、賽輪等大的輪胎企業在泰國、越南等原材料產地設廠,既可降低原材料采購成本,又可以降低潛在的國際貿易摩擦帶來的沖擊
同類文章排行
- 電動車3C認證詳解
- ECE認證 R28車輛喇叭法規詳解
- 汽車玻璃的DOT認證
- 歐洲兒童安全座椅標準ECE R 129法規解讀
- 工信部發布實施四項新能源汽車國家標準通知
- 汽車產品進入歐盟市場應符合哪些要求?
- 摩托車頭盔ECE認證法規即將更新
- 中國汽車出口美國的優勢DOT認證到底何在?
- 歐盟或出臺更嚴格汽車檢測制度
- 英國脫歐,E-mark認證對中國汽車零部件行業新機遇的重要性
您的瀏覽歷史
